各位朋友正规配资炒股官网,大家好!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一桩令人惊异的历史奇闻。
我们知道,在西周末期,历史上有两位备受关注的君王,一位是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”的周厉王,另一位则是“烽火戏诸侯”的周幽王。关于他们的恶行,无论怎么说也说不完。然而,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两位君王,而是要讲述一个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,关于周宣王——西周倒数第二位天子被冤魂索命的事件。
也许有些朋友会觉得这只是空穴来风,不值一提,但在《墨子·明鬼》、颜之推的《冤魂志》以及《说苑·立节》这些古籍中,竟然有过记载,而他们所引用的资料正是来自春秋时期周王朝的《周春秋》。因此,虽然事件真假难辨,但也颇有历史依据。
周宣王,本名姬静,生活在公元前862年至前782年之间。他是周厉王的儿子。西周时期的周厉王执政时,施行暴政,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”,其行径激起了民众的反感,导致了民众暴动。周厉王在叛乱中逃亡,太子姬静被迫藏匿在召穆公家中。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,召穆公为了保护姬静,竟然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姬静,最终导致了自己儿子的惨死,姬静才因此得以幸存。
展开剩余75%周厉王最终死于彘地,而姬静也经历了不少波折,才最终登上王位,成为了周宣王。在他继位的初期,周王朝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复兴期。然而,随着周宣王晚年多次出征失败,国家的实力逐渐衰退,加重了西周王朝的社会动荡。更为严重的是,他滥权独断,屡次冤杀忠臣,这也为西周王朝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
在西周时期,有一位叫做杜伯的青年,是杜国的国君。杜国的君主属于“伯”级,因此大家称他为“杜伯”。他不仅年轻英俊、风度翩翩,而且才智卓越。某次,他因表现出色,得到了周宣王宠妃女鸠的青睐,女鸠极力诱惑杜伯与她私通。杜伯虽然风华正茂,却坚持正直的品德,几次被引诱都毫不动心。
然而,女鸠未能得逞,她愤怒不已,哭泣着将杜伯诬告到宣王面前,指责他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她进行了非礼。周宣王怒不可遏,没有调查就下令将杜伯抓捕,并命令大臣薛甫和司空锜对杜伯严刑拷问。然而,杜伯始终坚称自己无辜,拒绝认罪,甚至宁死不屈。
周宣王见杜伯不愿认罪,便决定不再审问,直接下令将杜伯处死。杜伯的朋友左儒——一位同样在周朝任职的臣子,见杜伯遭冤,毅然挺身而出,为朋友辩护。他多次劝谏宣王,称如果君王的决定错误,那么作为朋友,应当支持正义,即便是违抗君命也在所不惜。左儒强调道:“我宁愿为朋友赴死,也绝不让不义之事得逞。”
宣王听罢大怒,命令立即将左儒也处死,而左儒则宁死不屈,最后选择在自家上吊自尽。杜伯在临死前发誓:“如果死后有知,我必让君主知晓这一切的后果。”他的一番誓言,令人动容。
三年后,周宣王带领大军去圃田(今河南省中牟县)狩猎,出动了上百辆战车,随行的侍卫人数也达到几千人。宣王虽然年事已高,但依然兴致勃勃,纵马驰骋,猎场内热闹非凡,猎物四处奔逃,马蹄声震天。
突然,树林中冲出了一辆白色战车,车上坐着一位身穿红衣、头戴红帽的人,他手持红色弓箭,气宇轩昂。众人定睛一看,震惊不已——车上的人正是三年前被冤枉致死的杜伯!他仍旧英姿勃勃,眉头紧锁,眼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。目击者们惊恐万状,纷纷四散逃跑。
周宣王一见情况不妙,立即想要逃跑,但杜伯毫不理会,快速驾车追上,直逼宣王。宣王恐惧得浑身发抖,手忙脚乱地准备张弓射箭,却发现自己无法动弹。杜伯的车已追上来,他转过身来,拉弓搭箭,箭如火焰一般飞射而出,正中宣王的胸口。宣王痛叫一声,捧着箭杆,身体摇晃几下便倒在车上,再也无法动弹。
这时,突然刮起一阵怪风,杜伯的身影随风消失不见。周围的诸侯和大臣们走近时,才发现宣王已经气绝,甚至连脊背骨都被箭射断。
这一幕惊心动魄,周围的数千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,事件最终被记录在《周春秋》中。公元前782年,周宣王就这样离开了人世。
这篇故事就讲到这里。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,请给我点个关注和赞正规配资炒股官网,未来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历史奇闻!
发布于:天津市优先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